向上滑动浏览全文↑
临河区教育局暑期告全体学生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近年来,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中小学学科类、艺体类、兴趣类等三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教育部等4部门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情况通报显示,截至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已超过40万所。随着暑期的日益临近,有些家长已经或者正在筹划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临河区教育局提醒广大学生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办学资质不一、质量良莠不齐,校外培训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不利于整个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有关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件,其中合同纠纷件、售后服务纠纷件、虚假宣传纠纷件、服务质量纠纷件、价格纠纷件。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
一、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是学生家长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学生家长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学生家长办理退费尤为突出。在此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家长,若您的孩子参加培训,一定要与培训机构签订由国家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拟定的培训合同(见后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二、财产安全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学生家长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提醒您一次最多交3个月的培训费用。
三、价格欺诈
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万元的顶格罚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在虚构原价方面,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案例中的邦德在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yy/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