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虽然皇位是从侄子手中夺来的,但其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手工业的不断发展。永乐瓷器在继承元代瓷器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此时期红釉、甜白釉、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在明清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永乐瓷器器型比较优美秀丽,胎体厚薄适中,圈足矮浅,修胎工整。盘、碗等器型多有塌底现象,大盘为细沙底,琢器腹部接胎痕已经不是很明显。这时期器型开始增多,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如:无挡尊、执壶、花浇、僧帽壶、鱼篓尊、八方烛台、折沿盆等新的造型。
永乐瓷器绘画纹饰随着制瓷技术不断提高也日益增多,不仅有书、刻、印、堆拱等技术,在彩色上有釉下彩、釉上彩、一色釉等,其中一色釉创烧了很多品种,如久负盛名的甜白釉、影青釉、翠青釉、冬青釉、鲜红釉、蓝釉、黑釉。有的瓷器里印花,外绘画青花纹饰。永乐时期纹饰虽然继承了元代风格,但是还有有本朝的特点,缠枝莲纹的枝叶花大而叶小,秀丽流畅,非常生动,区别于元代的粗狂的画风。
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料为进口的“苏泥勃青”钴料,所以呈色还不是很稳定,会出现晕散的现象,形成浓重的结晶斑,用手摸上去有凹凸不平的感觉,成为鉴定永乐时期青花器的重要证据。
胎釉也是坚定瓷器的重要手段,每个时期因为工艺有所差异,所以胎釉都具有本朝的特征,永乐瓷器的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体温润细腻,底为白沙底。圆器器口沿用手抚摸有锋利感,后防多圆润。琢器接胎痕已经不是太过明显。
永乐瓷器釉面肥润、平静,无橘皮纹,这是区别于宣德瓷器的主要特征。白釉瓷器口或底边角釉薄处呈白色或黄色。琢器里外釉面均匀一致,器底白釉薄处泛黄,厚处闪青色。
官窑瓷器已经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永乐时期多为四字篆书款,字体折角浑圆,起落笔处尖细。也有书写“内府”的白釉梅瓶,此类梅瓶极为罕见,也属于官窑瓷器。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1.亿
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mj/1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