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安徽省副省长的倪发科,汉族,年1月生,江苏溧水人,年9月参加工作,年1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年02月28日,倪发科一审被判17年,当庭表示不上诉。倪发科不仅是封疆大吏更是一位玉石爱好者收藏者,其为人们熟知的并不是有多大政绩而是以玉石为贪污受贿的媒介,称为广为人知的是玉石省长的大名。从其以及涉案亲属官员罚没的玉石来看其中很大一部门并不是纯正的和田玉,更谈不上和田籽料,我们见天就谈一谈和田籽料的鉴定。
倪案关联郑某涉案和田玉其兄倪某涉案和田玉籽料在和田玉的范畴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真正玩玉爱玉懂玉的人士角度理解:所谓的和田玉就是指的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也就是所谓的和田玉。虽然说这样的说法有些狭隘有些夸张,但是从材料应用学的角度讲也是不无一定道理的。根据一些资料显示自清末民国以前中国历史所用和田玉不管加工成何种器型,利用何种加工工艺何种设计理念所用玉料基本是籽料为主。
《天工开物》所绘捞玉图正因为籽料的这种身份加之开采难度大矿藏储备量低相对玉质好等因素使之成为和田玉收藏的翘楚者而备受追捧而造假者仿冒者也趋之若鹜。因而,和田玉的鉴定进深一步讲尤其重要的就是和田籽料的鉴定。
根据一些自身经验以及和业内从业人员日积月累的切身体会我们对于和田籽料(包括俄罗斯产和田玉籽料)的鉴定大致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的鉴定是一门很严格很缜密的科学,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理解抑或依据一两个方面就做出定论,一定要从多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鉴定,对于初入行者特别普通消费者尤其重要。
1,形状,籽料经过外作用力在河床积存,具备了与一般河卵石大致相似的外形,即便如此,大自然之中我们也找不到两颗外形相同的籽料,一般而言和田玉的籽料的外形呈扁状的要多于圆状的。这是对于籽料原石最直观也是最原始的认识。对应于此的造假方法主要是滚筒磨圆法,利用一些其他和田玉(广义)抑或其他玉石品种通过滚筒磨圆以求形似。
仿籽料与天然籽料的外形对比2,裂纹,裂纹在任何玉石当中都属于影响价格的负面因素但所谓十籽九裂,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对于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尤甚,比如和田玉我们希望其完美无瑕,希望美玉无瑕,然而这毕竟仅仅是美好的希望罢了,一块好的和田玉籽料颜色也好,玉质也好,块度也好并且还要求没有任何磕碰没有裂纹这是极难的,其难度远远要超过所谓的百分之九十。
十籽九裂,自然的裂纹也是鉴定的方面另外籽料在河床积存的过程中其裂纹中常常沁入一些金属元素结晶,主要是锰离子结晶,即行业内所说的水草纹蟹爪纹等等,其主要特点是呈褐色黄褐色,类似蕨类植物似的枝杈状分布,一般天然锰离子结晶可以深入到籽料裂隙最底部。这一点只是籽料的一个特征并不能作为决定是否为籽料的唯一参考因素,因为有一些山料也是存在水草纹的。
仿籽料与天然籽料裂纹对比3,表皮,和田玉籽料在河水搬运冲刷磕碰等作用下一方面形成外观如同橘子皮似的凹凸不平的覆盖整个玉石的有粗有细的表皮;另一方面在河床中积存日久往往又被河水河床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铁锰等)附着经氧化作用而呈现各种颜色(主要红,黄,褐,黑等极其过度颜色)。这两方面的表皮现象是鉴定籽料特别是原料最为重要最为直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内容。因为这种表皮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和田玉玉石玉器市场在设计加工一件籽料玉器时都会尽可能多地保留表皮一是保留一种证据二是保留几分自然。哪怕是几公分的小挂件也尽可能地留一部分表皮。
首先一方面是对和田玉表皮磕碰冲刷现象俗称“汗毛孔”或“橘皮效应”的研究。这种表皮现象可以称得上是和田玉籽料身份证。这里的所谓的汗毛孔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某些理论所言的是和田玉呼吸吐纳的通道。尽管行业内大家基本一致的称这种表皮现象为汗毛孔,但是橘皮效应更形象更直观一些。
橘子纹与籽料汗毛孔特别对于一些致密度高玉质好的和田玉放大观察表皮是一种绝类橘皮的满布斑驳陆离的不具规则的凹坑。一般而言和田籽料橘皮纹中的凹坑内与表面一样也是具有一定油脂光泽一定油润度的,但是某些玉质较差的籽料凹坑内不具备这个现象,
仿籽料与天然籽料表皮这里注意与滚筒磨圆磕碰表皮,喷砂磨砂表皮,针陀钻坑表皮等造假仿籽料表皮区别
天然籽料与仿籽料表皮其次是对和田玉表皮上金属离子附着氧化致色的研究,根据颜色以及颜色分布状况行业内大致有洒金皮,枣红皮,秋梨皮,黑皮,虎皮等的称呼也有散皮聚皮的划分
天然的籽料的皮色自然,有深浅浓淡变化并且着色稳定不易被擦拭。一般玉质相当好的和田玉较难形成皮色或者仅仅形成淡淡的一片或一层,但是如果玉质较疏松一些的和田玉可以形成较厚的皮色。目前市场中对表皮染色的玉石大约分两类一是仿籽料而染色另一种是真籽料染色或者原本有色再强化加色。前者属于本身就是造假,仿冒所以表皮不具备籽料所特有的橘皮效应,因为无论染成什么颜色染的效果多好都是造假。而后者特别是加强色现在慢慢的在被市场认可慢慢的被市场接受一般使用84消毒液都可以鉴别是否为人工染色。
染色皮与天然皮烧色皮与天然皮利用俄料红皮仿籽料皮色5,玉质,这是鉴定和田玉籽料比较模糊但是却被广大行内人士所认可的方法。一般大家公认和田玉籽料就油润度,致密度等方面玉质都要比其他玉料好一些,并且籽料往往给人一种凝重感油润感觉,结构也显细腻,这也是籽料备受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清代之前的和田玉器不管留不留皮基本都是籽料。
俄料与籽料玉质对比以上几个方面是个人对于和田籽料鉴定几个方面的小心得,不管是何品种的鉴定都是一门学问,都需要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作充足的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形成适用于自己的科学的鉴定方法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mj/1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