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自治区网信办、内蒙古日报社、自治区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内蒙古旅游融媒体承办、腾讯旅游内蒙古协办的“伊利杯——穿越内蒙古”大型旅游采访活动走进巴彦淖尔市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和河套农耕文博苑。
黄河水利文化博大精深,河套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走,跟着采访团看看这两个博物馆多有魅力吧!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
9时许,采访团一行抵达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只见博物馆前的广场十分气派、漂亮、干净,不少市民选择在这里健身、跳舞,开启一天满满的正能量~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临河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年开馆以来,致力于水情教育工作,接待游客逾百万。
馆内主要展示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患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远景规划等内容。馆藏文物多件,展出文物件,另有多本古籍文献资料。
在中华姓氏图腾展柜前,采访团成员们兴致勃勃地寻找自己的姓氏图腾,觉得分外有趣。
据介绍,馆内6名讲解员可以使用蒙、汉、英3种语言进行讲解,个个都身怀“绝技”~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春节年俗、端午探源、“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每年开展的文物展示进校园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该博物馆是自治区水利厅确定的全区水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也是全国第二批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河套农耕文博苑
下午,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位于五原县的河套农耕文博苑。
黄河水川流而过,养育了这方土地。巴彦淖尔市北部为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南部为河套平原,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还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
巴彦淖尔拥有多年的农耕文化,探寻巴彦淖尔的农耕文明,必然要从河套农耕文博苑说起……
河套农耕文博苑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融科普、教育、参与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精心打造的园区,主要包括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河套民俗文化村等6个文化产业基地。
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被称为河套,河套一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
自秦汉朝代起,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就开凿沟渠,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十分发达,因而有了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巴彦淖尔平原所在地正是“一套”中的后套,这里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河套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
在河套农耕文博苑,采访团了解了自西汉以来发生在河套的重大事件,展品勾画出了从古到今河套农耕文化的全景图。
通过参观,采访团一致认为,探寻和研讨河套农耕文化,对于丰富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地区经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五原县深入挖掘河套农耕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河套农耕文博苑等工程的建设,充分展示了五原县独具特色的河套农耕民俗风情和雄浑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
此外,河套农耕文化节等节会的举办,也为五原县的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内容来源:内蒙古旅游报
作者:李丽李樱桃
责任编辑:李丽张晓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旅游报》,我们保留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一切法律权利。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xw/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