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名字由来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
磴口县今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黄河图
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河套灌区水利大动脉总干渠及乌审干渠横穿县境而过,黄河水侧渗丰富,同时由于古地理环境及黄河改道,使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2-9米,单井出水量80-m/h。
纳林湖
纳林湖景区位于纳林套海农场境内,规划面积3万亩,湖泊湿地1.8万亩,分三期10年重点建设一门、二场、三心、四园、五区、六岛、七绝、八景、水陆三十六玩等旅游项目,是阴山脚下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集自然生态、科考人文于一体的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我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的重要驿站和精品的旅游线路核心景区。景区于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首批休闲渔业基地。
纳林湖中有大小岛屿6个,其中最大的面积约亩。环湖有六个农业分场的万亩良田,属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著名的“纳林牌”甜瓜、“王爷地”干草是该场的拳头绿色产品。这是一处原始形成的处女湖,这里烟波浩淼,鸥鸟盘旋,快艇飞驰,翠苇摆荡,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仑美奂之境,被称为大漠明珠。
鸡鹿塞
鸡鹿塞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哈日戈那山口西侧,是汉代重要的军事要塞,石城遗址呈正方形,全用石块修砌。相传汉将卫青、霍去病在此击败匈奴右贤王。《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赴长安修好,元帝赐王昭君予呼韩邪单于为妻,号昭君为“宁胡阏氏”并派高昌侯董忠和车骑都尉韩昌领兵护出朔方鸡鹿塞。这座巍峨的鸡鹿塞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仍屹立在山坡上,成为汉朝与匈奴友好,经济、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首次入朝长安,汉宣帝令沿途七郡列骑二千欢迎。单于抵长安,受到宣帝殊礼相待。当其由长安返回漠北,就是由鸡鹿塞穿越阴山北上的。汉王朝不但派兵护送,“又转边谷米鞴前后三万四千斛,给赡其食。”自此,出现了“朔方无复兵之踪六十余年”,“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繁荣和平景象。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单于复入朝,元帝以后宫良家女王昭君赐单于。昭君偕单于出塞,就是从鸡鹿塞经由哈隆格乃峡谷,前往漠北的。
近年来经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者考证: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回到漠北以后,因内部纷争,他们夫妻双双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
蒙古语的“乌兰布和”意指“红色的公牛”。北至狼山,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麓,西至吉兰泰盐池,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
乌兰布和沙漠三湖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郊4公里,是镶嵌在沙漠边缘与城郊结合的一颗璀璨明珠,水域面积公顷,平均水深1~3米,湖水凝碧、苇丛含烟,各种鱼类游翔浅底。每当春秋两季,仙鹤、天鹅、鸿雁等奇珍异鸟翩然而至,栖息在这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形成沙漠的一大景观,湖的周边多林种的防沙固沙林带已成绿色屏障,杨柳参天,松柏成行,沙生植物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不同季节都有开花习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木本花卉林,极具观赏价值。湖的南北两岸有良田千亩,是田园旅游的好场所。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地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内蒙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旗县的境内,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早在公元5世纪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河水由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阴山岩画题材极为丰富,包括有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人类的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法、以及日月星辰、圆穴等大量的符号、标记等。专家表示,岩画的创作历经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西夏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共10个阶段。
黄河冰凌
冰凌是冬季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黄河的一大奇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每年冰封时多自三湖河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时则自上而下。上游的流凌到此后覆盖在河面,并不断堆积、结冰。冰块阻水,水位上涨。由于自上而下地解冻开河,下游气温低、冰质硬,上游洪峰迫使冰盖强行鼓裂解冻,造成大块流冰,易在浅河弯道处受阻,形成卡冰结坝。冰凌堆积可长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形成难得一见的冰凌奇观。有时候冰凌也会导致黄河决口,造成灾难。几乎每年政府都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解决黄河的冰凌问题。
自然奇观—人根峰、母门洞
在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西25公里的沟内,有一巨大石柱巍然耸立,直指苍天,该柱呈红褐色,高28米,粗10人可以合围,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当地人称之为人根峰,有关此峰传说甚多,相传伏羲和女娲在此处造人后,便把他们的生殖器留下来;穆桂英在此拴过马后,生下了杨文广;周围百姓听说后,不少男女不远千里来此跪拜,虔诚祈求上苍赐予。
母门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境内,在敖镇梦幻峡谷中的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母门洞”酷似女性生殖器官,洞内常年湿润,洞内的岩石节理形象逼真,似乎是一个母亲张开盆骨,在等待一个崭新的生命出世。
这是一处大自然的艺术杰作,是一幅神形兼备的母性生殖图腾,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便言传的神秘意境。更为神奇的是她竟与著名的人根峰遥相呼应,处在同一个精确的纬度上。这究竟是刻意的安排,还是惊人的巧合,恐怕没人能解释的清楚,更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恒古自然之迷。“人根峰”与“母门洞”一阳一阴,使敖伦布拉格这块神奇的土地,鼓荡着强烈的生命气息,真可谓“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美”。两者又那么相近,体现了自然界的阴阳调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上苍的灵慧,打造出一幅举世罕见的不朽神雕,有着生生不息的激情。造物主真是太奇妙了。
天下第一敖包
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乌拉嘎查,为了纪念追随成吉思汗征战西夏,战死疆场的蒙古族女英雄乌兰哈腾而建。因其座地高阔,规模浩大,气势恢宏,被誉为“天下第一敖包”。
乌兰敖包祭祀活动始于元初,盛于清代,农历五月十三沿俗成传统祭祀节日。平时,蒙古族民众路过敖包,都要填石献祭、跪拜行礼。祭祀祭品最主要的是羊,还有点心和酒等供品。在主持人边吟边诵的祝福中,前来祭祀的人们排成长队,献上哈达,然后从左向右围绕敖包转圈,意为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众喇嘛诵经祈祷,人们自行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经幡、五色绸布条以示祈祷和祝福。
公元13世纪初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高层大将中有一著名女将叫乌兰哈腾,传说是天神查干达力克转世。此女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著,娴熟成吉思汗用兵之道。惯用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战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略战术,多次战役均取得重大胜利,为成吉思汗建立强大的元朝立下了显赫战功,深得成吉思汗的赏识重用和蒙古族将士群众的尊敬爱戴。公元年,在跟随成吉思汗征讨西夏的战争中,乌兰哈腾率部大举进攻,不幸战死疆场。成吉思汗及蒙古族将士群众万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蒙古族女英雄,成吉思汗将乌兰哈腾遗体运回蒙古族本土,葬于阴山南麓自己的家园。按照蒙古族习俗,在墓地上装藏诵经,堆垒敖包,在墓地及四周埋下乌兰哈腾用过的多种兵器、物品和大量的钱财,并建起了围墙,取名“乌兰敖包”。
我国西北最大的红教庙宇—阿贵庙
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境内的阴山山脉二狼山西端的阿贵沟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教庙宇。庙宇建于公元年,占地多公顷,海拔0米,定藏名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贵”,阿贵即山洞,因此处奇洞攀岩,仙境妙笔,故得名阿贵庙,尊莲花生为祖师。据载,早在公元年印度僧莲花生就在此开始了传教活动。整座庙宇雄伟壮丽,结构紧凑,属典型的藏式建筑。整座庙宇像花蕊,周围的几座山峰像花瓣,总看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阿贵庙是著名的山林寺庙,按山形布局的古刹群内,正中是九九八十一间的“大雄宝殿”,主供释迦牟尼,上有清廷理藩院赐予的由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制作的“宗乘寺”大匾一块,左右则为配殿建筑,雕梁画栋,神塑显目,壁画故事甚多,尤以浮雕龙最为逼真,龙体盘旋飞腾,造型优美壮观。在大殿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5个奇特的天然岩洞:莲花生洞、上乐金刚洞、护法神洞、仙女洞、洪羊洞,有一奇、二幽、三高、四险的佳境。每逢农历七月初十、九月二十五,庙会盛开之日,各地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客人们饱览胜地风光,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地方特产—华莱士蜜瓜
华莱士瓜是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产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已有70年的种植历史。华莱士瓜的起源,相传40年代初,美国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先生(后任美国副总统)来我国西北地区访问,宴席间华莱士先生取出两个美国甜瓜让大家品尝,事后瓜籽流传民间与当地的铁蛋瓜、黄蛋瓜混种而天然杂交,形成独特而珍贵的育种材料,该育种材料逐步东移,落户磴口县,并被当地人称为“华莱士瓜”,华莱士瓜由此得名。
华莱士蜜瓜外形美观,色泽金黄,软脆适度,香甜味美,集香蕉、苹果、鸭梨、蜜桃、玫瑰味于一体,瓜肉似翡翠、风味独特、醇香浓郁、入口绵甜,营养成份极其丰富,属瓜中之王。“沁心瓜香飘万里,爽口味美甜如蜜”,被誉为瓜中“仙品”,享有“天下第一瓜”之美称。是消暑解渴、馈赠亲友之佳品。
后序
磴口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甚多。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被称为百湖之乡。
大美内蒙、大美巴彦淖尔、大美磴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mj/1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