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忆河:六年拍出厚重的巴彦淖尔
□本报记者高杰
“追求艺术的真谛,留下时代的印记。对我而言,摄影是一种修行。”这是我市摄影家段忆河多年来的感悟。
自年开始摄影创作,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但段忆河摄影的初心却始终未改。这颗初心便是用镜头展现巴彦淖尔的美丽景色及风土人情,让大家通过照片认识这座九曲黄河顶、阴山横亘地的塞外城市。为此,他像去西天取经的苦行僧一样,怀揣梦想,上下求索,持之以恒。拍摄《高阙塞遗址》时,他爬到最高的山坡苦苦等待,只为天边的一束光;拍摄《万里长城始秦皇》时,他将帐篷搭在长城脚下,蹲守了一天一夜;拍摄《望黄河》时,他冒着寒冷,清晨4点扛着设备步行至山顶……正是这种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的照片与众不同。在他的镜头下,长河夕照,令人心生苍茫;群山巍峨,让人顿觉胸襟开阔;骏马奔腾,一时风驰电掣;梨花初绽,瞬间满面春风……巴彦淖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在他手中精彩呈现:马兰湖艳丽、三盛公雄伟、乌梁素海波光粼粼、金川河畔瑞雪纷纷,还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简单快乐、奋力拼搏、吃苦耐劳、幸福和谐。
是什么让他的镜头语言如此丰富?只因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他除了擅长拍摄宏大场景,对细节更有着精致追求。人与动物的亲密、叼花的小鸟、与浪涛搏击的燕鸥、展翅高飞的白鹭,乃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都能瞬间捕捉、完美记录。多少次采风创作都离不开家乡的主题,多少个周末假期都是风餐露宿地度过。摄影让他懂得珍爱生活,摄影让他回归自然,他的人生也因摄影而更加丰富多彩。
刘世荣翰墨浓情颂党恩
□本报记者王月荣
4月9日,由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和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巴彦淖尔市美术馆承办的“红色百年·颂党恩‘天赋河套’——百幅书法作品展”开展。本次展览以刘世荣的书法作品为主,共展出书法作品一百余幅。内容由三个篇章组成:颂党恩、歌盛世、建党百年篇;天赋河套篇;优秀古典诗词曲赋篇。形式有大幅、小品,书体以行草、金文、甲骨为主。
刘世荣喜好书法艺术,早年学习书法以行草为主,追摹二王、孙过庭,广临怀素、王铎等名家法贴,形成潇洒雄浑的个人风格。近年转习金文、甲骨,在散氏盘、毛公鼎上用功颇勤,得益良多,甲骨文以罗振玉、商承祚为师,求形求古,追求自然灵动,颇得其神髓。
刘世荣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彦淖尔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举办个人展览四次,入编六十余部典籍。他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退休后依然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为弘扬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在建党周年之际,刘世荣激情创作,以笔墨颂党恩、歌新时代。
执行主编:胡俊翔
编辑:崔瑨
校对:杨岚凯
别走!点个赞和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xs/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