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常被大人教育: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就会长针眼。但是我们什么也没做,还是会长针眼,针眼到底是什么呢?
“麦粒肿”即俗称的“针眼”,长针眼是生活不规律,细菌感染引起的,与个人的卫生习惯有关,而与民间传说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无关。不少人,生活不规律、每天熬夜,懒得洗脸、洗澡等,让细菌有机可乘,引起眼睛毛囊发炎。根据被感染的腺体的不同部位,可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如为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如为睑板腺受累,称为内睑腺炎。
症状:初期会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后期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重者可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中医认为,麦粒肿多好发于恣食肥甘厚味、睡眠不足等诱发因素后,是肝经积热或阴虚火旺,以致热毒上攻,气血凝滞,停聚于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成。
一.治疗方法
1.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是中医眼科治疗麦粒肿的简廉效验的传统疗法,只要于麦粒肿初起的1~2天内,在患者的耳尖放几滴血使热随血下,病人随即可感到眼肿、眼痛大为减轻,下火后脓肿再无法“酝酿”而迅速痊愈。
耳垂属眼部投射区,在此处放血数滴能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起到凉血解毒,祛瘀生新的功效。操作时,医生先以手按揉患者耳廓,使之充血,随后以酒精作常规消毒,用4号半注射用头皮针在耳垂边缘形成的角处点刺,并用手挤捏,使之出血。初时,被挤出的血液呈现紫黑色,放出几滴后,血液渐呈鲜红色,表示热邪已随血而泄。最后,用干棉球压迫针眼止血。放血后,患者明显感觉眼肿眼痛减轻,次日,麦粒肿可见明显缩小乃至消散。
2.火针
麦粒肿在中医看来多半是火毒上扰清窍难以透发所致,根据“火郁发之,以火引火”的理论,用火针轻轻点刺后背的“大椎穴,身柱穴”和眼睑麦粒肿点,可取得速效。一般做好后半天内即可治愈,并且不易复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疗法。
3.艾灸后溪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艾灸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所注为“输”之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灵枢·经脉篇》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目之上下眼睑,不仅是手太阳小肠经脉之所过,也是十四经脉之所聚也,尤其是与阳明经脉的关系密切。今选取后溪穴是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
操作方法
(1)取穴方法:后溪穴,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凹陷中取之。
(2)施灸方法:用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炷,取左灸右,取右灸左之法,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烬,再加一炷、二炷,连续灸至三壮为止。
(3)治疗效果:经上方法施灸后,如未成脓的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的麦粒肿,在施灸后第三天开始溃脓,三天后脓排清,局部不留疤痕。一般患者,施灸一次可愈;如反复发作的患者,施灸两次后或可根治。
(4)外用红霉素软膏
一般采取外用消炎药如红霉素眼膏等,三五天内基本可愈。下次发作时再涂亦可获效。
二.注意事项
1.千万不能挤压。有的患者希望“针眼”早日好转而用手挤压,结果使脓液播散,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眼眶蜂窝组织炎、败血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而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2.暂时停止化妆,避免刺激眼睛而延长痊愈时间;另外,化妆用品上的细菌也可能散播到另一只眼睛,因此应定期清洁化妆工具,并丢弃过期的眼部化妆品。
3.平时常戴隐形眼镜,也应在痊愈前改戴一般眼镜,避免针眼患处的细菌藉由隐形眼镜扩大感染,或是影响镜片品质。
4.不要用没有妥善清洗的手揉眼睛,卸妆时要仔细卸除眼周;若是针眼在同一处反覆发作、或是脓肿过于严重,都应尽早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如何预防
1.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不用脏东西擦眼。
2.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
3.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偏食。
4.及时矫正屈光不正。
5.如果睑腺炎反复发作,平时可以用干净手按摩局部眼皮及眼眶,保持眼皮上的腺体的导管通畅,促进其分泌物的排出,并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6.顽固复发病例应检查有无全身性疾病。
课堂风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nurzx.com/bynrxs/10719.html